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子云:“夫礼者,所以章疑别微,以为民坊者也。故贵贱有等,衣服有别,朝廷有位,则民有所让。”子云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,示民有君臣之别也。《春秋》不称楚越之王丧,礼,君不称天,大夫不称君,恐民之惑也。《诗》云:‘相彼盍旦,尚犹患之。’”子云:“君不与同姓同车,与异姓同车不同服,示民不嫌也。以此坊民,民犹得同姓以弑其君。”
【原文】
 
子云:“夫礼者,所以章疑别微,以为民坊者也。故贵贱有等,衣服有别,朝廷有位,则民有所让。”子云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,示民有君臣之别也。《春秋》不称楚越之王丧,礼,君不称天,大夫不称君,恐民之惑也。《诗》云:‘相彼盍旦①,尚犹患之。’”子云:“君不与同姓同车,与异姓同车不同服,示民不嫌也。以此坊民,民犹得同姓以弑其君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盍旦:夜鸣求旦之鸟。因为它混淆白天和黑夜,求其所不当求,所以用来比喻僭越犯上的人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孔子说:“礼这个东西,是用来去掉疑惑、辨别隐微,从而防范百姓越轨的。所以人的贵贱有等级,衣服的色彩、图案有差别,朝廷上有固定的班位,这样一来,老百姓就知道谁该让谁了。”孔子说:“天上没有两个太阳,一国没有两个国王,一家没有两个家长,最高的权威只有一个,这是要向百姓显示有君臣之别。楚、越之君僭号称王,其君王死,《春秋》贬之,不书其葬;按照礼的规定,诸侯不得像天子那样称天,大夫不得像诸侯那样称君。这就是担心百姓对上下级关系产生迷惑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你看那盍旦鸟儿的鸣叫,人们尚且讨厌它!’更何况对那些僭越犯上的人呢!”孔子说:“君王不与同姓的人同车,与异姓的人可以同车,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装,这是要让臣民避嫌。用这种方法来防范,臣民中还有同姓弑其君的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