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云:“宾礼每进以让,丧礼每加以远。浴于中溜,饭于牖下,小敛于户内,大敛于阼,殡于客位,祖于庭,葬于墓,所以示远也。殷人吊于圹,周人吊于家,示民不偝也。”子云:“死,民之卒事也,吾从周。以此坊民,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。”子云:“升自客阶,受吊于宾位,教民追孝也。未没丧不称君,示民不争也。故《鲁春秋》记晋丧曰:‘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。’以此坊民,子犹有弑其父者。”

【原文】
 
子云:“宾礼每进以让,丧礼每加以远。浴于中溜①,饭于牖下,小敛于户内,大敛于阼,殡于客位,祖于庭,葬于墓,所以示远也。殷人吊于圹,周人吊于家,示民不偝也。”子云:“死,民之卒事也,吾从周。以此坊民,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。”子云:“升自客阶,受吊于宾位,教民追孝也。未没丧不称君,示民不争也。故《鲁春秋》记晋丧曰:‘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。’以此坊民,子犹有弑其父者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中溜:指室内的中央部分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孔子说:“行宾礼时,每逢进门、升堂都要互相谦让;而行葬礼时,每一个仪式的完成,都意味着死者离家更加遥远。人死以后,首先是在室中浴尸,接着是在南窗之下饭含,然后在门内举行小敛,在阼阶举行大敛,在西阶停殡,迁柩于家庙之中举行祖奠,最后葬于墓穴,借以表示死者离开生者越来越远了。殷人在墓地上吊慰死者家属,周人是在死者家属从墓地返回家中以后才进行吊慰,这是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死者。”孔子说:“死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,周人的送死之礼比较完备,所以我赞成周人的办法。用这种办法来规范人们,诸侯还有死了以后不能如期下葬的。”孔子说:“葬毕回家以后,孝子还坚持从西阶升堂,在宾位受吊。这是教育人们不要马上忘记亲人。所以,《鲁春秋》在记载晋国的丧事时说:‘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晋国君王的儿子奚齐,及其君王卓。用这种办法教育人们,还有儿子杀死他父亲的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