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管理百姓的种种方法之中,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。礼有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五种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礼。祭礼,并不是外界有什么东西强迫你这么做,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行动。春夏秋冬,时序推移,人们感物伤时,触景生情,不由地就会想起死去的亲人,这种感情的表达就是祭之以礼。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礼的意义。
贤者的祭祀,一定会得到鬼神所赐的福,但这个福,不是世俗所说的福。贤者的福,是备的意思。而备字怎讲呢?是一切事情都顺着理办的意思。无所不顺,这就叫备。其意思是说,对自己,按着良知行事;对外界,按着道理行事。忠臣服侍君王,孝子服侍双亲,其忠其孝都来源于一个顺字。对上则顺着神灵,对外则顺着君长,对内则顺着双亲...
到了将要举行祭祀的时候,君子就要斋戒。斋戒也可以说是整齐的意思,就是把身上和心里不整齐的东西整理一下以求达到整齐。所以君子不是从事于祭祀,在不需要恭敬的场合,就不斋戒。不斋戒就做事没有禁忌,嗜欲也没有限制。但到了要斋戒的时候,禁忌之事就不能做,嗜欲也要加以限制,耳不听音乐。所以古书上说:斋戒的人不举...
祭祀进行到乐舞这一项目时,君王手执干戚站到舞位上,君王站在靠东边的上位,头戴礼帽,手执盾牌,率其群臣起舞,以博得皇尸的欢心。因此,天子的祭祀,是与天下臣民同乐;诸侯的祭祀,是与境内臣民同乐。诸侯头戴礼帽,手执盾牌,率其群臣起舞,以博得皇尸的欢心,这便是与境内臣民同乐的表现。
在祭祀过程中有三个非常最重要的项目:在奉献祭品活动中,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;在歌唱演奏活动中,没有比登堂歌唱《清庙》更重要的了;在舞蹈活动中,没有比《武宿夜》之舞更重要的了。这是周代的规矩。这三个最重要的节目,都是用来借助于外部的动作以增强君子虔诚的内心。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,内心轻忽则外部动作也不...
祭礼中有馂这回事。虽然馂是祭祀末尾的事,但也不可不了解其意义。所以古人这样说过:好的结束要像好的开始一样,馂这件事大概是最能说明这一点了。所以古代的君子说:尸虽然尊贵,但他也吃神灵吃剩的东西。馂也是一种施惠之道,从中可以观察出政治意义来。所以尸食毕起身离席,就由君王和卿四人吃尸剩下的祭...
祭祀作为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够大的了,祭祀时荐献的供品够完备了。孝顺的心再加上完备的祭品,这大概也就是教化的根本吧!所以君子的施行教化,在社会上就教育人们尊敬君长,在家庭里就教育他们孝顺双亲。所以至明的君主在上,则大小臣工服从;尊敬地祭祀宗庙社稷,则子孙孝顺。竭尽祭祀之礼,端正祭祀之义,这就需要教化了。所以...
作为祭器的鼎,其上经常铸有铭文。所谓铭文,就是首先称扬先祖之功德而后再附己名于其下,自己附名于下以称扬先祖的美德,并使之明显地传于后世。那作为先祖的人,没有一个没有优点,也没有一个没有缺点。而铭文的要求,是只赞美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。这种孝子孝孙的用心,只有贤者才能办到。制作铭文,就是要论述自己先祖的美德...
从前周公为周代天下的巩固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周公去世以后,周成王,周康王追念周公的不朽功勋,而打算在诸侯之中格外尊重鲁国,所以特赐鲁国可以提高其祭祀规格,具体地说,就是在郊外可以祭天,在太庙里可以以禘祭周公。以禘礼祭周公时,乐工登堂所唱的《清庙》,管乐队在堂下演奏的《象》,舞者手执红色盾牌和玉做的斧钺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