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天下至诚,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,立天下之大本,知天地之化育。夫焉有所倚?肫肫其仁!渊渊其渊!浩浩其天!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,其孰能知之?《诗》曰:“衣锦尚䌹。”恶其文之著也。故君子之道,闇然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而日亡。君子之道: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入德矣。《诗》云:“潜虽伏矣,亦孔之昭!”故君子内省不疚,无恶于志。君子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见乎!《诗》云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故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《诗》曰:“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。”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,不怒而民威于钺。《诗》曰:“不显惟德!百辟其刑之。”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。《诗》曰:“予怀明德,不大声以色。”子曰:“声色之于以化民,末也。《诗》曰:‘德輶如毛。’毛犹有伦;‘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’至矣!”

【原文】
 
唯天下至诚,为能经纶①天下之大经,立天下之大本,知天地之化育。夫焉有所倚?肫肫其仁!渊渊其渊!浩浩其天!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,其孰能知之?《诗》曰:“衣锦尚䌹(jiōng)②。”恶其文之著也。故君子之道,闇(àn)然③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④而日亡。君子之道: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入德矣。《诗》云:“潜虽伏矣,亦孔之昭!⑤”故君子内省不疚,无恶于志。君子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见乎!《诗》云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故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《诗》曰:“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⑥。”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,不怒而民威于钺。《诗》曰:“不显惟德!百辟其刑之⑦。”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。《诗》曰:“予怀明德,不大声以色。”子曰:“声色之于以化民,末也。《诗》曰:‘德輶如毛。’毛犹有伦;‘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⑧。’至矣!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经纶:主宰,治理。
 
②衣锦尚䌹(jiōng):出自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。衣,用作动词,穿衣之意。锦,有花纹装饰物的衣服。尚,添加之意。指的是用麻布做成的外衣。
 
③闇(àn)然:隐蔽起来,避免外露。
 
④的然:指的是鲜艳显著的意思。
 
⑤潜虽伏矣,亦孔之昭: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。孔,很、特别之意。昭,明显、显眼之意。
 
⑥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:出自《诗经·商颂·烈祖》。奏,贡献、敬献之意。假,通“格”,与神灵相沟通、对话。靡,无。
 
⑦不显惟德,百辟其刑之:出自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。不显,与前同,大显之意。辟,指称诸侯。刑,通“型”,典范、效仿之意。
 
⑧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: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。臭(xiù),指气味、味道。
 
【翻译】
 
只有天下最至诚的人,才能理顺治理天下的大纲,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,才能洞晓天地化育万物的原理。做到这些难道还要依赖别的什么吗?他的仁厚是那样的诚恳!智慧是那样的深沉,盛德如天,浩浩荡荡!如果不是本来聪明睿智而又通晓天地的人,谁能了解他呢?《诗经》上说:“身穿锦服罩单衣。”这是讨厌锦服的花纹太招眼。所以君子之道,刚一开始不太显眼,时间长了却日益彰明;小人之道,刚一开始光芒刺目,时间长了却日趋消亡。君子之道:看似淡薄而实则醇厚,令人不厌,简朴而有文采,温和而有条理,由近而知远,溯流而知源,见著而知微,这样就可以说是摸到了进入圣人之德的门径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虽然潜藏水底,仍被看得分明。”所以有德行的人自我反省,问心无愧,也无损自己的志向。君子的不可企及之处,大概就在于在人所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够严于律己吧!《诗经》上说:“看你独自处于室内,做事尚可无愧神明。”所以有德行的人不用举动就能令人起敬,不用说话就能令人信服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金声玉振众肃静,太平之世无人争。”所以有德行的人不用赏赐,百姓就受到了鼓励;不用发怒,百姓就觉得比刑罚还要威严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文王之德多么光明,四方诸侯都要效法。”因此,有德行的人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我归心于明德的文王,他从不疾言厉色。”孔子说:“用疾言厉色去教化百姓,这是下策。”《诗经》上说:“德行轻如鸿毛。”有毛可比就是还有形迹可寻;至于“上天的造生万物,人们既听不到它的声音,也闻不到它的气味。”那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啊!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