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礼,不王不禘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。诸侯及其大祖。大夫、士有大事,省于其君,干祫,及其高祖。牧之野,武王之大事也。既事而退,柴于上帝,祈于社,设奠于牧室。遂率天下诸侯,执豆笾,逡奔走;追王大王亶父、王季历、文王昌;不以卑临尊也。上治祖祢,尊尊也;下治子孙,亲亲也;旁治昆弟,合族以食,序以昭缪,别之以礼义,人道竭矣。
【原文】
 
礼,不王不禘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。诸侯及其大祖。大夫、士有大事,省于其君,干祫,及其高祖。牧之野,武王之大事也。既事而退,柴于上帝,祈于社,设奠于牧室。遂率天下诸侯,执豆笾,逡奔走;追王大王亶父、王季历、文王昌;不以卑临尊也。上治祖祢,尊尊也;下治子孙,亲亲也;旁治昆弟,合族以食,序以昭缪(mù)①,别之以礼义,人道竭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缪(mù):通“穆”。
 
【翻译】
 
依照礼的规定,不是天子就没有资格举行禘祭。天子举行禘祭,是祭祀诞育其始祖天帝的,并且以其始祖配享。诸侯合祭祖先时,可以上及其太祖。而大夫、士的合祭祖先,要比诸侯简省得多,最多可以及其高祖。武王伐纣的关键战役就在于牧野之战,战役取得胜利之后,周武王将胜利的喜乐以焚柴的方式祭告上天,土神,祭告随军而行的祖先神主。接着又率领天下诸侯回到周都,在周人的祖庙里,手捧祭品,忙而不乱地各行其是,追尊宜父、季历、西伯昌为王,为了使后辈的爵位不高于上述祖先,就将上代祖祢的顺序排列好,尊其所当尊;为了亲其所当亲;就将下代子孙的顺序排列好,排列好兄弟等旁系亲属的关系,将同族的人集合在祖庙中聚餐,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;以礼义区别男女。做人的道理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