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列国之大夫,入天子之国曰“某士”;自称曰“陪臣某”。于外曰“子”,于其国曰“寡君之老”。使者自称曰“某”。天子不言出,诸侯不生名。君子不亲恶。诸侯失地,名;灭同姓,名。为人臣之礼:不显谏。三谏而不听,则逃之。子之事亲也:三谏而不听,则号泣而随之。君有疾,饮药,臣先尝之。亲有疾,饮药,子先尝之。医不三世,不服其药。
【原文】
 
列国之大夫,入天子之国曰“某士”;自称曰“陪臣某”。于外曰“子”,于其国曰“寡君之老”。使者自称曰“某”。天子不言出,诸侯不生名。君子不亲恶①。诸侯失地,名②;灭同姓,名。为人臣之礼:不显谏。三谏而不听,则逃③之。子之事亲也:三谏而不听,则号泣而随之。君有疾,饮药,臣先尝之。亲有疾,饮药,子先尝之。医不三世,不服其药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恶:指有罪恶的人。
 
②名:史书记载时,要记录他的真名。
 
③逃:离开之意。
 
【翻译】
 
各诸侯国的大夫,进入天子国内称“某士”,自称“陪臣某”;国外人称他“子”,国中之人对国外人说话,称他“寡君之老”。出使之人自称“某”。天子的活动在史书上都有记载,不可用“出”字,否则就意味着他犯了失去天下的大恶;各诸侯生前的活动在史书中都有记载,不能直接呼唤他的名字,否则就意味着他犯有什么大恶。对于犯下的这些大恶,在记入史册时君子是不会手下留情的。如果失去了国土,这算诸侯的一种大恶,史书上就会称呼他的名字;灭掉同姓之国,这也算诸侯的一种大恶,史书上也会称呼他的名字。作为臣子的,不当众指责君主。多次劝阻君主仍不听从,就要离其而去。子女服侍双亲,多次不听从劝阻;就号啕大哭,听任他们所为。君王有病,服药时侍臣先尝。父母有病吃药时应子女先尝。如果医术不精、经验不丰富的大夫,他的药物不要随便服用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匿名游客 评论 列国之大夫,入天子:应该是:如果医术不精、经验不丰富的大夫
管理员回复: 已纠正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