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执君之乘车则坐。仆者右带剑,负良绥,申之面,诸幦,以散绥升,执辔然后步。请见不请退。朝廷曰退,燕游曰归,师役曰罢。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运笏,泽剑首,还屦,问日之蚤莫,虽请退可也。事君者量而后入,不入而后量;凡乞假于人,为人从事者亦然。然,故上无怨,而下远罪也。
【原文】
 
执君之乘车则坐。仆者右带剑,负良绥,申之面,诸幦,以散绥升,执辔然后步。请见不请退。朝廷曰退,燕游曰归,师役曰罢。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运笏,泽剑首①,还屦(jù)②,问日之蚤莫③,虽请退可也。事君者量而后入,不入而后量;凡乞假于人,为人从事者亦然。然,故上无怨,而下远罪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泽剑首:抚摩剑柄。抚摩时间长了,剑柄上会有汗泽。
 
②还屦(jù):尊者脱鞋于户内,鞋在席侧,所以可旋转鞋的方向。
 
③蚤莫:即“早暮”。
 
【翻译】
 
在君王还没有上车时,驾车人手执马缰,跪在车中央。驾车的人将佩剑悬挂在右侧,左肩上搭着良绥,绕过背后,从右腋下穿出而至于面前,使其末稍搭在车轼的覆盖物上,准备让君王拉着登车。驾车的人拉着散绥登车,一手执马鞭,一手握马缰,然后试车。卑幼者可以请求进见尊长,但在既见之后不可主动请求退下,等尊长示意之后才可以告退。从朝廷上下来叫作“退”,从宴席上或游玩后回家叫“归”,从军队上、从工地上下来叫“罢”。陪着君子说话,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,伸懒腰,转动笏板,抚摩剑柄,旋转鞋头的朝向,询问时间的早晚,这都是君子困倦的表示。见到此种情形,应该主动请退。向君王提建议,在考虑好之后再提,不应在提出之后才考虑。问别人借的东西,或者替别人办事,也要这样。唯其这样,才可以既不招致君王怪罪,自己也不会得罪他人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