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。论辨然后使之,任事然后爵之,位定然后禄之。爵人于朝,与士共之。刑人于市,与众弃之。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,士遇之涂弗与言也;屏之四方,唯其所之,不及以政,亦弗故生也。诸侯之于天子也,比年一小聘,三年一大聘,五年一朝。
【原文】
 
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①。论辨然后使之,任事然后爵之,位定然后禄之。爵人于朝,与士共之。刑人于市,与众弃之。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,士遇之涂弗与言也;屏之四方,唯其所之,不及以政,亦弗故生也。诸侯之于天子也,比年②一小聘③,三年一大聘④,五年一朝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论之:考察其德与才。
 
②比年:每年。
 
③小聘:以大夫为使节叫小聘。
 
④大聘:以卿为使节叫大聘。
 
【翻译】
 
凡是在平民中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官,对于其德行一定要先进行考察。考察清楚了,然后才加以任用。如果胜任工作,之后再授予爵位,给予相应的俸禄。在朝廷上品评某人爵位时,让士也一道参加,这样才显得公正。将处决犯人的地方选在闹市,使得百姓都唾弃他,这样才大快人心。因此受过刑罚的人,君王是不加以任用的,大夫也不会将其收留,士与之相逢也不会理会他。将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,无论他们走到哪里,国家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也不会分给他们土地,表示不想让他们活在人间。诸侯对于天子,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,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,每隔五年诸侯要上朝朝见天子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