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天子、诸侯无事则岁三田:一为干豆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无事而不田,曰不敬;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天子不合围,诸侯不掩群。天子杀则下大绥,诸侯杀则下小绥,大夫杀则止佐车。佐车止,则百姓田猎。獭祭鱼,然后虞人入泽梁。豺祭兽,然后田猎。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罗。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,不麛,不卵,不杀胎,不殀夭,不覆巢。
【原文】
 
天子、诸侯无事则岁三田①:一为干豆②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无事而不田,曰不敬;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天子不合围,诸侯不掩群。天子杀则下大绥③,诸侯杀则下小绥④,大夫杀则止佐车。佐车止,则百姓田猎。獭祭鱼,然后虞人⑤入泽梁。豺祭兽,然后田猎。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⑥罗。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⑦,不麛,不卵,不杀胎,不殀夭,不覆巢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三田:指春、秋、冬三季打猎,唯夏季不打猎。②干豆:盛放风干的肉的豆,用于祭祀。豆是食器,初以木制,形似高脚盘。
 
③大绥:天子田猎时的指挥旗。
 
④小绥:诸侯田猎时的指挥旗。
 
⑤虞人:掌管山林川泽之官。
 
⑥罻(wèi):捕鸟的小网。
 
⑦火田:焚草肥田。
 
【翻译】
 
天子、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,每年有三次打猎的机会,其目的是,第一是为了祭祀的供品而准备的,第二次狩猎是为了宴请宾客,第二次狩猎是为了丰富天子、诸侯的膳食品种。在没有战争和凶丧也不田猎,就叫作不敬。田猎时没有按照规矩,肆意捕杀,就叫作作践天帝所生之物。田猎的规矩是:天子在狩猎是不能四面围捕,诸侯狩猎时不要将全部的猎物都杀光。将猎物射杀之后,天子放下指挥的大旗,诸侯放下小旗。大夫将猎物射杀之后,要下令立即停止追赶猎物的车辆。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,百姓开始田猎。正月以后,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。在秋冬之际才可以田猎。八月以后,才可以设网捕鸟。等到十月才可以进山伐木。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,是不可以焚烧田地的。不捕捉小兽,不取鸟卵,不杀怀胎的母兽,不杀刚出生的小兽,不捣毁鸟巢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悦悦 评论 天子、诸侯无事则岁:所以道理是什么? 张歌昌乐 评论 天子、诸侯无事则岁:杜绝涸泽而渔焚林而猎,应当杀九存一。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