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说:还是回去吧!有德行的人虽然隐居林泉,但品德发扬,声名显著;不必故作矜持而自然端庄,不必故作严厉而自然令人生畏,不必讲话而人们自然相信。孔子说:有德行的人的一举一动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;一颦一笑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;一言一语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。所以有德行的人的容貌足以...
孔子说:有德行的人用谨慎行事来避免灾祸,用品德笃厚来避免受窘,用恭以待人来远离耻辱。孔子说:有德行的人端庄恭敬,所以品德日益显著;如果耽于安乐,放肆无检,就会日益苟且偷安。有德行的人一天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瞧不起,如同小人的无礼而惶惶不可终日。孔子说:斋戒以后才敬事神灵,择好日...
孔子说:仁是天下的仪表,义是裁决天下事物的准则,礼尚往来是天下之利。孔子说:以恩德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德,这样百姓就会有所劝勉而友好相处。以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,这样百姓就会两败俱伤。《诗经》上说:出言未有不答,施德未有不报。《尚书太甲》篇说:百姓没有君王,就不能得到安...
孔子说: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喜好仁的人,也不是因为畏惧才厌恶不仁的人,这样的人在普天之下很少很少。所以有德行的人在议论原则时是以自己为准,在制定法律时是以百姓能做到的为准。孔子说:仁的实行有三种情况:一是安于行仁,二是为了利益而行仁,三是勉勉强强而行仁。三者虽然都能达到仁的效果,但出发点却不...
孔子说:仁有多少、长短、大小之分,义也有多少、长短、大小之别。对别人的不幸有恻隐之心,这是天性同情他人的仁;遵循法律而勉强行仁,这是以行仁为手段而企图达到个人目的。《诗经》上说:正如丰水之有芑,武王岂不考虑天下长治久安之计。留下了安邦治国的好谋略,庇护他的子孙享国久长。武王真伟大啊!这是惠...
孔子说:仁,作为器物,非常非常之重;作为道路,非常非常之远。作为器物,没有人能够把它举得起来;作为道路,没有人能够走得完。我们只能看谁举得较重,走得较远,以数量多的,算作仁了。像这样地勉力于仁,难度够大的了!所以有德行的人如果用先王的标准来衡量人,那么做人就很难达到标准;如果用今天一般人的标准去要求...
孔子说:仁的难以成功,由来已久了!因为人的能力有限,很难全部做到,所以仁者所犯的过失是容易得到解释的。孔子说:恭敬接近于礼,谦逊接近于仁,诚信接近于人情;如果能以恭敬谦让的态度做人行事,即使有什么过失,也不会是什么大的过失。做到恭敬就会少犯过失,近乎人情就会让人信赖,为人谦逊就容易被人接受...
孔子说:仁的难以成功由来已久,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够成功。所以有德行的人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,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让人家感到惭愧。所以圣人在制定行为标准时,不是以自己为标准,而是以中等水平的人为标准,使知道努力的人有所劝勉,不知道努力的人有所愧耻,以便共同实行圣人的教诲。用礼来约束他们,用诚信...
孔子说:君子的所谓义,是说一个人无论身份贵贱,都要为天下做出应有的贡献。譬如天子,虽然至尊至贵,也要亲耕籍田,生产出粢盛,制造出秬鬯,以祭祀上帝;所以诸侯也要勤勉地辅佐天子。孔子说:在下位的服侍在上位的,虽然有了庇护民众的大德,也不敢有统治民众的念头,这是仁厚的表现。所以君子恭敬谦...
孔子说:君子的所谓仁,做起来是相当难的呀!《诗经》上说:和乐平易的君子,是民众的父母。君子以快乐教人,使人自强不息;以平易安民,使人感到喜悦。使人民快乐而不荒废事业,彬彬有礼而相亲相爱,威严庄重而安宁,孝顺慈爱而恭敬,使人民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自己,像亲近母亲一样亲近自己,这样做了以...
孔子说:夏人的治国之道是尊重君上的政教,虽然敬奉神灵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,接近人情而忠诚,把俸禄放在第一位而把威严放在第二位,把赏赐放在第一位而把刑罚放在第二位,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;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,它的百姓就变得愚蠢而无知,骄横而粗野,朴陋而缺乏修养。殷人尊崇神灵,君上率领百姓敬奉神...
子曰:夏道未渎辞,不求备,不大望①于民,民未厌其亲;殷人未渎礼,而求备于民;周人强民,未渎神,而赏爵刑罚穷矣。子曰:虞夏之道,寡怨于民;殷周之道,不胜其敝。子曰:虞夏之质,殷周之文,至矣。虞夏之文,不胜其质;殷周之质,不胜其文。
孔子说:后世虽有明王复起,也赶不上虞舜那么好了。他君临天下,活着时没有半点私心,死了也不把帝位传给儿子;爱护百姓就像父母爱护子女,既有哀其不幸的慈爱,也有为其带来实惠的教育;既有母亲之亲,又有父亲之尊,安详而受到尊敬,严厉而受到亲爱,富有四海而彬彬有礼,施惠于民而无所偏向。他手下的大臣也都尊敬仁义,...
孔子说:臣下服侍君主,要先考虑好自己的建议,然后拜见君主,亲自向君主进言;君主采纳以后,臣下就要全力以赴地促其实现,兑现自己的诺言。所以君主可以责成臣下,而臣下应当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;所以臣下的受禄不是无功受禄,言行相符,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就很小。孔子说:服侍君主,大的建议...
孔子说:服侍君主,不应该以私人的事情去麻烦君王,不说华而不实的话,不是正派人的引见就不谋求进身。《小雅》上说:认真做好本职工作,只和正派的人亲近。神明听到这些,就会赐给你福禄。孔子说:服侍君王,如果是疏远小臣而越级进谏,那就有谄媚之嫌;如果是君王身边的大臣而不进谏,那就是尸位素餐。...
孔子说:服侍君王,如果是提拔困难而降级容易,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区分清楚了;如果是提拔容易而降级困难,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混淆无别了。所以君子作客,一定要三次揖让之后才随着主人进门,而告辞一次就可离去,这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。孔子说:服侍君主,如果多次与君主意见不合,还不肯辞职出国,那肯定...
孔子说:服侍君主,接受任务时,如果是在军旅之中,就应不避艰险;如果是在朝廷之上,就应不辞微贱。处于某种职位而不履行相应的职责,那就乱了套了。所以君王派给臣下差使,臣下认为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慎重考虑而从命;臣下认为不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深思熟虑而从命。完成了差使以后就辞职退位,这表现了臣下的忠厚之处...
孔子说:君子评价一个人,不是仅仅根据他的言辞。所以在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,人们注重实际行动的多,说漂亮话的少;在天下无道的衰乱之世,人们注重说漂亮话的多,付诸实际行动的少。所以君子和有丧事的人在一起,如果无力资助他办丧事,就不要问他办理丧事所需的费用;和有病的人在一起,如果无力馈赠他,就不要问他需要些...
孔子说:君子不以华而不实的话恭维人,这样就会在百姓中间形成忠实的风气。所以,君子询问人家是否寒冷,就要送衣服给人家穿;询问人家是否饥饿,就要送食物给人家吃;称赞人家的优点,就要给人家加官晋爵。《国风》上说:心忧他人无所倚,同我一道回家去休息。孔子说:嘴上已经许给人家的好处,就是不兑现,...
孔子说:从前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圣明君王,都祭祀天地和其他众多神明,祭祀的一切活动无不取决于卜筮,不敢妄逞私意而亵渎对上帝的祭祀,所以不会冲犯不吉利的日子,不会违背卜筮的指示。用了龟卜,就不可再用蓍筮;用了蓍筮,就不可再用龟卜。大的祭祀有固定的时日,小的祭祀没有固定的时日,可以临时用筮来决定时日。祭祀家...
孔子说:后稷的祭祀是很容易备办的,因为他的言辞恭敬,他的作风节俭,他的福禄也传给了子孙。《诗经》上说:后稷开创祭祀礼,幸蒙神佑无灾殃,至今流传好风尚。孔子说:天子、诸侯的龟策,威重而又严敬,不可随意乱用。天子对于征伐出师一类的大事,用卜而不用筮。诸侯有守国之筮。天子出行,已经走在路...
后汉书是南北朝时期偏安江南的宋朝官员、著名史学家范晔撰写的东汉史书,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近两百年的历史,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,合称前四史。后汉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