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子曰:“君子慎以辟祸,笃以不揜,恭以远耻。”子曰:“君子庄敬日强,安肆日偷。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,如不终日。”子曰:“齐戒以事鬼神,择日月以见君,恐民之不敬也。”子曰:“狎侮,死焉而不畏也。”子曰:“无辞不相接也,无礼不相见也,欲民之毋相亵也。《易》曰:‘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’”
【原文】
 
子曰:“君子慎以辟祸,笃以不揜,恭以远耻。”子曰:“君子庄敬日强,安肆日偷。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(chán)①焉,如不终日。”子曰:“齐戒以事鬼神,择日月以见君,恐民之不敬也。”子曰:“狎侮,死焉而不畏也。”子曰:“无辞不相接也,无礼不相见也,欲民之毋相亵也。《易》曰:‘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’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儳(chán):不整齐,杂乱不齐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孔子说:“有德行的人用谨慎行事来避免灾祸,用品德笃厚来避免受窘,用恭以待人来远离耻辱。”孔子说:“有德行的人端庄恭敬,所以品德日益显著;如果耽于安乐,放肆无检,就会日益苟且偷安。有德行的人一天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瞧不起,如同小人的无礼而惶惶不可终日。”孔子说:“斋戒以后才敬事神灵,择好日子然后晋见君王,如此慎重地行事,就是恐怕人们失去恭敬之心,”孔子说:“小人喜好轻狎侮慢,即使会招致杀身之祸,也不知畏惧。”孔子说:“朝聘聚会之时,双方必有言辞以通情意,必有见面的礼物以通情意;如果没有言辞,就不互相交接;没有见面的礼物,就不互相见面。之所以这样做,是要百姓不要忽视礼数而对对方失敬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第一次占筮,神告诉你是吉是凶;如果不信,又进行第二次、第三次占筮,那就是对神的亵渎。亵渎了神,神就不再告诉你吉凶了。’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