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

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、内容以及变迁,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内容繁多,涉及哲学、历史、道德、祭祀、文艺、习俗等方方面面,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、警句,精辟而意义深刻,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子言之:“归乎!君子隐而显,不矜而庄,不厉而威,不言而信。”子曰:“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,是故君子貌足畏也,色足惮也,言足信也。《甫刑》曰:‘敬、忌而罔有择言在躬。’”子曰:“裼袭之不相因也,欲民之毋相渎也。”子曰:“祭极敬,不继之以乐;朝极辨,不继之以倦。”
【原文】
 
子言之:“归乎!君子隐而显,不矜而庄,不厉而威,不言而信。”子曰:“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,是故君子貌足畏也,色足惮也,言足信也。《甫刑》曰:‘敬、忌而罔有择言在躬。’”子曰:“裼袭之不相因也,欲民之毋相渎也。”子曰:“祭极敬,不继之以乐;朝极辨,不继之以倦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①择言:坏话。择,通“择”,败也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孔子说:“还是回去吧!有德行的人虽然隐居林泉,但品德发扬,声名显著;不必故作矜持而自然端庄,不必故作严厉而自然令人生畏,不必讲话而人们自然相信。”孔子说:“有德行的人的一举一动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;一颦一笑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;一言一语,都不让别人感到有失检点。所以有德行的人的容貌足以令人生畏,有德行的人的脸色足以令人畏惧,有德行的人的讲话足以令人信服。《甫刑》上说:‘外貌恭敬,内心戒慎,别人就不会说自己的坏话。孔子说:“在行礼过程中,有时以露出褐衣为敬,有时以掩好上服不露出裼衣为敬,这样做的目的,是要民众不要亵渎了礼。”孔子说:“祭礼要求尽量表达敬意,虽有饮酒之事,但也不能以欢乐告终;朝廷上的政事要求尽量办好,不可因为劳神而以草草了事告终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文献:[1]陈才俊.礼记精粹[M].北京:海潮出版社,2012.[2]刘小沙.礼记新编[M]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.[3]周何译.礼记[M].北京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,2012.[4]李慧玲.礼记精粹[M]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0.[5]杨天宇.礼记译注(全两册)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