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祀的次数不能太频繁,太频繁就会使人感到厌烦,有厌烦之心就是对神不敬。祭祀的次数也不能太稀少,太稀少就会使人怠惰,有怠惰之心就会导致忘掉祖先。所以君子按照天的运行规律,春天举行禘祭,秋天举行尝祭。秋天来了,霜露覆盖大地,君子脚踏霜露,一定会有凄凉之感。这倒不是由于天气的寒冷,而是触景生情,想起了死去的亲...
君子对于父母,在他们活着时要尽心奉养,在他们去世后要虔诚祭享,终身牢记不做有辱父母的事。君子有一辈子的丧事,这句话是针对忌日来讲的。每逢忌日这一天,什么事也不做,这并不是说这一天做事不吉利,而是说这一天全部心思都在想念父母,根本就谈不上做其他事。祭飨上帝是件难做的事,只有圣人才能做到。祭飨双亲是件难做的...
天子南郊祭天,这是最最重要的吉祭,谁家死了人也不敢哭,披麻戴孝的人也不敢进入国都城门,对天的恭敬真是到极点了。举行宗庙之祭时,君王亲自牵引牺牲,嗣子在旁协助,卿大夫按照班序紧随其后。进入庙门以后,就把牺牲拴在庭中的石碑上,卿大夫袒露左臂宰牛,先取牛耳上的毛献祭,然后用鸾刀分割牲体,取出血和肠间脂肪献祭,...
天下的礼有这么五项作用:一是让人们缅怀初始,二是让人们不忘祖宗,三是开发资源以便利用,四是树立道义,五是提倡谦让。缅怀初始,意在使人饮水思源而不忘其本。不忘祖宗,意在使人知道尊上。开发资源以便利用,意在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。树立道义,意在理顺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的关系。提倡谦让,意在消除争讼。把这五项作用合...
宰我说:我听到人们常说鬼呀神呀的,就是不知其含义。孔子回答说:气是神的旺盛,魄是鬼的旺盛。既祭鬼,又祭神,这便达到了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完满境界。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,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,这就叫鬼。体魄腐烂于地下,化为野土;而其灵魂则发扬于上,成为看得见的光明,闻得到的气味,感受得到的凄酸,...
既然设立了鬼和神这两个名称,就相应地报以两种不同的祭礼。一是朝事之礼,即把牲血和肠间脂肪放在萧蒿上焚烧,升起的烟,既有芳香之气,还杂有萧蒿之气。这是用气味来报答气,也就是神的。这种质朴尚古的祭祀可以提醒人们追怀初始。一是进献熟食之礼,即献以黍稷,又献以牲的肝、肺、首、心。加上两冠甒酒,再加上郁鬯香酒。这...
古时候天子和诸侯都专门设有养兽之官,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,天子和诸侯都要在斋戒沐浴之后前往巡视,因为符合要求的祭牲一定要从其中挑选,这是对祭祀极其虔敬的表现。在祭前三月,君王派人把牛牵来,亲自察看,挑选毛色纯一体无损伤的牛加以占卜,如果得到吉兆,然后就把此牛敬养起来。到了每月的初一、十五,君王还要穿上皮弁...
曾子说:孝有三等。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,第二等的孝是不玷辱父母的令名,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。曾子的学生公明仪向曾子问道:老师您可以说是做到了孝字吧?曾子答道:这是哪儿的话!这是哪儿的话!君子所谓的孝,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办的事办了,同时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己的所...
曾子说:自己的身体,乃是父母的遗体。以父母的遗体来做事,敢不小心翼翼吗?日常起居不端重,就是不孝;为君主做事不忠诚,就是不孝;面对工作而儿戏,就是不孝;对朋友说话不算数,就是不孝;临阵作战不勇敢,就是不孝。这五个方面做不到,表面上看是自身受到惩罚,实际上是殃及父母的遗体,由此看来,敢不小心翼翼吗?用...
曾子说:孝作为一种美德,竖起来可以顶天立地,平着放可以覆盖四海,传到后代也被人们永远奉行,不受地域的限制,推广到东海是准则,推广到西海是准则,推广到南海是准则,推广到北海也是准则。《诗经》上说:从西到东,从南到北,没有人不遵从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曾子说:树木要在适当的时候砍伐,禽兽要在适当的时候捕杀。孔子说:哪怕是砍伐一棵树木,哪怕是捕杀一只禽兽,只要砍伐、捕杀的不是时候,就是不孝。孝有三等:小孝只要出力即可,中孝则要求建功立业,大孝则要求要什么有什么。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忘掉疲劳,可以说是出力了。躬行仁义,可以说是建功立业了。广...
乐正子春下堂时,不小心扭伤了脚,好几个月不出门,还面带忧色。他的弟子对此不解,就问道:老师的脚伤已经好了,好几个月不出门,还面带忧色,这是为什么呢?乐正子春说:你问的太好了!你问的太好了!我听曾子说过,而曾子也是从孔子那儿听到:天之所生,地之所养,没有比人更高贵的。父母完整地把自己...
从前虞舜之时,虽然尊重有德之人,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;夏代虽然重年长之人;周代虽然尊重有亲属关系的人,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。虞、夏、殷、周四代,是人们公认的盛世,他们都没有忘记对年长者的尊重。由此看来,年龄被人们看重由来已久,其重要性仅次于孝道。因此,在朝廷上,彼此官爵相同,则年长者居上位;年龄到了七十...
周代的天子在明堂祭祀文王以配上帝,就是为了教育诸侯懂得孝道;在太学里宴请三老、五更,就是为了教育诸侯懂得悌道;在西学里祭祀前代的贤人,就是为了教育诸侯培养品德;天子亲耕籍田,就是为了教育诸侯用自己的劳动果实祭祀祖先;安排诸侯定期朝见天子,就是为了教育诸侯如何恪尽臣职。以上五项,是天下最重要的教育。在太学...
天子巡守时,诸侯要在自己的国境上恭候迎接。进入诸侯国内,要先会见百岁老人。八九十的老人走在路的左边,走在右边的人也不敢超过他们;如果他们走在路的右边,走在左边的人也不敢超过他们。他们有政见要讲,君王要登门听取。得到天子一命封爵的,还要和乡亲们按年龄大小分先后;得到二命封爵的,只要和族人按年龄大小分先后即...
天子有了成绩,应该归功于天。诸侯有了成绩,应该归功于天子。卿大夫有了成绩,应该归功于诸侯。士、庶人有了成绩,应该归功于父母,归功于长辈。遇到加官晋爵喜庆受赏之事,则应设祭告成于祖宗,以表示这是祖宗积德所致,子孙不过是托庇受荫而已。从前,圣人根据阴阳变化所显示的吉凶之兆,归纳为《易》。掌卜筮的官员抱着用来...
孝子将要举行祭祀,一定要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来安排祭事,准备祭服祭品,整修宫室,处理好各项事务。等到祭祀那一天,脸色必须温和,而走路却带着紧张,就好像害怕赶不上看到自己的亲人的样子。孝子在献上祭品时,要和颜悦色,身体前屈,就好像给亲人说话而等待回答的样子。助祭的宾客都陆续退出时,孝子还默默地躬身站在那里,...